竞逐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汽车谋划融合创新发展
- 车主活动
- 2024-03-11
- 51222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备受外界关注,“汽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5次,引发行业热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2次提到“汽车”,分别是“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实际上,继电动化之后,智能网联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的竞争高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来自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具体来看,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质量改进工程师程韬聚焦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存在的零部件和技术“卡点”提出建议。智能人才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则聚焦智能汽车人才建设,并提出相关建议。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继电动化后,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催化下,汽车早已不再只是个代步工具,它的产品定义被不断丰富,成为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融合的重要载体,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新标签,正不断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
记者注意到,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半场,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也一直备受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譬如在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
上述《指南》提出了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的标准体系建设目标。据悉,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进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半场,智能网联作为决胜的关键,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能被两度提到,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智能网联和电动化是汽车产业的大趋势。”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重要性,并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这有利于加快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两度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表明了国家对其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这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
人才、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卡点”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多位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将视角聚焦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并依据行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程韬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程韬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所必备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仍存在“卡点”,车载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其关键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仍然紧缺,国内芯片自主研发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操作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内核系统和中间件相关技术尚未成熟。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聚焦汽车数据产权,带来了相关建议。他指出,随着汽车行业由“硬件主导”到“软件定义”的发展,在智能网联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其产权需要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国家安全三者之间达成平衡。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代表委员还建言汽车智能人才的培养。刘懿艳表示:“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工程师超过114万人,其中从事智能车研发的人员约为22万人。“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已成为中国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刘懿艳表示。
以车辆学科为例,刘懿艳指出,车辆学科已成为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车辆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至今仍作为隶属于工学门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定位与其高科技综合载体的战略意义不相匹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所需存在差异,导致供给侧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侧企业的实战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需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创新生态
针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痛难点,代表委员们也给出相应的应对之策。程韬建议,要促进智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建议推动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对于智能汽车人才的培养,刘懿艳建议,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智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加快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践安排和师资建设方面,刘懿艳则建议,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专家交流、参与及合作,加大产业实践与高校教学的结合力度。
行业专家也给出建议。江瀚也表示,政府需要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支持行业的发展。“政府还需要扮演好监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确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